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陈霖到访三亚学院,为师生带来一场关于《认知科学与基础研究》的学术沙龙。三亚学院校长陆丹,执行校长刘开南,副校长朱沁夫,各学院负责人出席活动。
座谈会现场
著名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陈霖,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大型科学设备中心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主任。先后任“85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他在Science上提出了拓扑性质初期知觉理论。20多年来在知觉领域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近年来又在Science、PNAS上发表论文,应邀为Visual Cognition的关于拓扑性质知觉理论的专辑撰写“leadpaper”,就“什么是知觉信息基本表达”的知觉研究的根本问题,向半个多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由局部性质到大范围性质”的理论路线提出挑战,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大范围首先”的视知觉拓扑结构和功能层次的理论。
陈霖院士表示,很高兴能在三亚学院开展系列学术交流、建立学术联系。他结合自身在认知科学研究方面的研究历程,和与会师生进行交流。陈霖寄语青年学者要不断培育自己的学术思想,敢于挑战权威。高校要不断营造健康的、学术的科学文化环境,这对科学人才成长、研究型大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加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意识,培养更多敢于突破常规的复合型科学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陈霖
陈霖院士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科学问题就是认知和计算的关系,要想回答“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这个问题,需要聚焦大范围认知与局部计算之间的关系,他从认知处理的基本单元与计算的基本单元关系、认知神经表达结构和计算体系结构的关系、人类认知的涌现与信息处理过程的关系、认知的数学基础和数量计算基础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了阐发。他表示,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不应停留于表面现象上的结合,而应是深层理解上的结合,两者可以各自在自己的路径上发展,但结合能够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变化。
陈霖院士就无人驾驶应用技术相关问题提出见解。他表示,无人驾驶感知能力及紧急问题处理能力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目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人工数据的长期积累有可能得到突破,这也是对人脑反应机制的一种启发。同时,要解决认识科学和人工智能结合的问题,需要将认知科学的基础研究、建立算法、数学证明三者融合,并结合无人驾驶与注意力模型理论之间的联系,提出好的模型变量才能真正推动认知科学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2021年11月,三亚学院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学校学科发展需要为目标,立足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对应五大重点学科布局,在全校进行重点学科遴选工作,其中,社会学被选为校级重点学科,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以学科建设成果服务于学生竞争力,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三亚学院还邀请包括院士在内的高级人才到校交流、访问,为师生带来学界业界最新成果和经验分享。目前,已有多位院士先后到校交流,并建立翟明国、陈国良、容淳铭等3个院士工作站,是国内唯一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的民办高校。
来访期间,陈霖院士还参观了盛宝金融科技实验室、超算中心等办学场所
文图: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