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工作(代码:0352,专业学位)
1.专业方向
社会工作专硕点依托现有优势,回应自贸港需求和数字化治理等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设置了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两个培养方向。
社会工作方向(简称MSW)
农村社会工作研究领域深耕乡村调查与乡村振兴,先后调研了180余个村庄,建立了海南乡村发展现状与变迁“图谱”、乡村建设数据库、案例集等,准确把握乡村发展的人才需求,精准定位培养海南乡村振兴与政府乡村治理亟需的“行动型”人才。
老年与健康社会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关注老龄社会研究与健康服务实务工作,将循证社会工作与循证医学、健康管理结合起来,依托吉利集团,培养自贸港建设亟需的养老服务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技术型”人才。
人民调解与司法社会工作研究领域开展人民调解和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在社区矫正、法治化社会治理等领域积累了实务经验,结合人工智能和数字赋能,为自贸港建设培养能够化解社会矛盾、建构社会安全阀、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行业精英”型人才。
社会政策方向(简称MSP)
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治理理念以及参与和引领社会治理的专业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调查与政策评估研究领域主要开展,通过社会调查对政府实施的某项政策的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评估政策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进措施等问题。该研究领域主要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
大数据与社会计算是当代社会科学界借助计算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新方法来获取数据与分析数据,从而研究与解释社会的一种新的范式或思维方式。本研究领域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要克服既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掌握对人类行为与社会运行规律的真实认知与科学解释能力。
人口与健康研究领域,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人口与健康”为研究重点,整合多种数据源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索培养掌握人口健康发展内在规律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设计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2.导师队伍
社会学院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中青年骨干为核心,年轻有为、素质优良、富有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团队。社会工作专业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自贸港建设急需的乡村振兴、社会服务和城市治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社会工作专硕点现有校内外导师27名,校内导师19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12人,博士生导师6人;海南省B类人才2人,海南省C类人才1人,海南省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奖4人,南海名家1人。
3.科学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应用性研究的人力与资源投入,营造更为浓郁的学术氛围,制定并实施应用性研究提升计划,并对标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在科研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三年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1项;市厅级项目3项;校级科学研究项目11项;横向项目3项。以新文科建设为切入点,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和实验室和探索建立跨学科、跨院系,以至跨校的科学研究平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充分发挥学位点智力资源优势,深入了解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的发展需求,围绕海南、三亚地区的建设,深度参与地方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积极服务和支持区域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区域科学研究高地和中心。探索建立体现产教融合发展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服务、深度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创新。
4.实践基地
社会学院现有社会发展研究所、海南民族宗教事务发展研究中心、海南省岛屿文化生态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3个科研平台。学院是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合作单位,建有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与三亚市民政局共建社工培训中心1个。学院建有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实验室、社会治理与大数据实验室、田野调查与定性资料处理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包括个案实验室、小组与项目研讨实验室、社区议事厅)、心理学实验中心(预防自杀研究中心)等7个现代化教学实验室。同时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务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社会工作专业与省(市)民政、司法、人社、旅游、妇联、团委等部门联动及深度合作,建立了2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先后有千余名师生深入到海南农村、司法单位及民族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和社工服务。专任教师也深度参与海南省民政厅等单位的培训工作,先后训培2000余人,参与省市民政局每年的社工项目评估工作,与三亚市民政局共建了“三亚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候鸟老人心理辅导站”等,有效推动了海南社会工作事业的纵深发展。
二、旅游管理(代码:1254,专业学位)
1.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以“大旅游、大文化、大休闲”为核心,以旅游新业态产业链布局为发展导向,积极培育社会发展需求集中的优势旅游人才并日益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学位点聚焦三个培养方向,旅游规划与策划主要从事城市旅游治理与规划、乡村旅游规划、智慧景区规划、行业数据分析及旅游产业规划。
热带滨海可持续旅游管理主要从事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承载力、岛屿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策略、海岛生态保持和低碳发展、国家公园建设、海洋旅游、海洋资源开发和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国际酒店与邮轮运营管理主要从事国际酒店与邮轮战略、品牌及投资收益管理、邮轮旅游试验区运营、邮轮游艇服务管理、亲海休闲业态俱乐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三亚学院MTA硕士点聚焦海南“三区一中心”的发展定位,更加关注海南生态产品开发、滨海资源开发、亲海近海旅游项目管理、观光渔业项目开发、邮轮游艇项目开发和俱乐部管理等海南旅游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培养适合未来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能解决旅游发展中关键核心问题和技术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2.导师队伍
目前MTA专硕点具备校内导师28名,校内导师均为在职校内教师,具有副高或博士以上职称或学历,具备十年以上的高校教学经验,导师团队近5年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热带滨海可持续发展和国际酒店和邮轮运营与管理三个方向及相关领域承接省厅级课题和各级横向课题110余项。校外行业导师27位,分别来自三亚市林业局、三亚市政法委、三亚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海口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海南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复兴酒店集团、艾美酒店、三亚旅游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国际知名酒店集团,遴选出的行业导师不仅热爱专业学位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且参与过海南旅游发展与规划制定、具有资深的行业管理经验和能力,由熟悉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的行业专家做组成,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的遴选为我校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力的人员保障。
3.科学研究
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依托翟明国院士工作站、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海南省度假酒店与住宿业研究基地、海南省旅游新业态研究中心、休闲度假研究中心5个科研研究平台,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扎实研究保障。
旅游规划与策划方向以服务各级政府旅游规划、旅游企业项目策划为特色。该方向拥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咨询专家2名,海南省高层次人才8位。导师团队承担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国家“十四五”服务业开放战略研究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三亚市“十四五”旅文规划研究等省市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热带滨海可持续旅游管理方向服务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旅游资源和环境协调及滨海旅游发展研究为特色。设有翟明国院士工作站、海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等。该方向导师团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完成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经济研究》、《旅游学刊》、《Energy Policy》、《环境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发表论文30余篇,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三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0余项。
国际酒店与邮轮运营管理以国际酒店和邮轮人力资源管理、投资与收益管理、消费者行为研究等为特色。拥有海南旅游新业态研究中心、海南省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目前该方向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酒店与邮轮管理相关论文30余篇,导师团队获全国优秀教师、“海南省领军人才”等专业荣誉。承担酒店、邮轮相关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
4.实践基地
三亚学院旅业与酒店管理学院一直非常重视MTA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设计和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目前我院与上海东方明珠、复星旅文集团、上海迪士尼、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恒大旅游集团、携程、天涯海角旅游景区、南山文化休闲景区、海南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万科集团、保利国际、君悦酒店等20余家国际品牌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建立实习就业基地。2023年8月MTA专硕点与海南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引入企业和单位优秀科研人员与校内研究生导师合作培养模式,并确立“企业出题+真题真做+双向指导”的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使MTA专硕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方面有大量的优势,而且在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人才毕业后进入高价值岗位搭建平台。
三、电子信息(代码:0854,专业学位)
1.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海南自贸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为导向,依托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理工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前沿,充分发挥三亚学院超算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数据创新实验室等资源优势以及陈国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容淳铭院士工作站、软件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优势,联合吉利等知名企业,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子信息专业工程硕士人才。目前本专业有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控制工程六个专业方向。
2.导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校内导师20名,校外导师20名,其中教授7名,博士15名,博导1名,海南省领军人才2名,拔尖人才2名,其他类高层次人才15名。本专业聘请行业导师40名,分别来自于吉利、腾讯、科大讯飞、中科遥感等知名企业。
3.科学研究
本专业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海南省院士工作站专项2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与企业承担科技攻关项目40余项。与中科院深海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深海多位点着陆器与漫游者潜水器系统研究获得优秀。发表有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包括中科院一区论文2篇,二区论文10篇,EI论文5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获得海南省科技三等奖一项。
4.实践基地
本专业与吉利汽车研究院、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大讯飞海南分公司、三亚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等建立有研究生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与实习实践基地。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建立有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实践基地。与三亚市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会共建研究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