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代码1352)-音乐学院

发布者:尹萍发布时间:2024-10-09浏览次数:11

代码:1352,专业学位,学制3年,最长修业年限5年。

1.专业方向

音乐专硕点依托现有优势,回应自贸港文化建设需求和文旅产业与艺术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等趋势,提升社区音乐文化与社会服务质量,设置了音乐管理与传播、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三个培养方向。

(1)音乐管理与传播

主要研究领域:音乐活动艺术管理;社区音乐与合唱指挥;音乐康养推广应用。

特色与优势:本方向突出产教融合及新文科的创新、跨界、融合、应用的特色,紧紧围绕三亚及海南地区的文旅演艺产业、社区艺术及康养产业的发展需求展开学术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2)音乐表演

主要研究领域:声乐表演;器乐表演;音乐剧表演。

特色与优势:本方向主要为海南及其周边地区的演艺产业培养高层次的音乐表演人才,其特色是文旅演艺与音乐表演的结合,突出跨界融合与产教融合的特点。

(3)音乐教育

主要研究领域:社区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

特色与优势:特色一:社区音乐活动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特色二:社会音乐培训与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音乐活动艺术管理;社区音乐与合唱指挥;音乐康养推广应用。

2.导师队伍

音乐学院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中青年骨干为核心,年轻有为、素质优良、富有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团队。音乐表演专业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自贸港建设急需的艺术行业、文旅产业、艺术康养和社区文化服务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3.科学研究

音乐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坚持立足海南、面向全国,培养音乐行业或产业所需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围绕海南和国家的产业发展需求,努力突出文旅演艺、社区音乐和音乐康养三个特色与优势。着力加强应用性研究的人力与资源投入,营造更为浓郁的学术氛围,制定并实施应用性研究提升计划,并对标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在科研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音乐学院鼓励教师以新文科建设为切入点,围绕文旅演艺、音乐康养、社区艺术展开学术研究,近五年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艺术基金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5项,纵向项目总经费达331万,年师均纵向科研经费数达1.43万。近五年本学科教师出版的著作有12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8篇。探索建立跨学科、跨院系,以至跨校的科学研究平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充分发挥学位点智力资源优势,深入了解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的发展需求。围绕海南、三亚地区的建设,深度参与地方发展开展社区艺术服务、艺术康养的研究工作,积极服务和支持区域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区域科学研究高地和中心。探索建立体现产教融合发展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服务、深度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创新。

4.实践基地

学院强化实践教学,推行“教研创演”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演出实践,达到“以演促教、以演促学”的目的。推出“天涯音乐节”(学生每年每班级一次的演出)和“落笔雅声音乐会”(教师的个人或教学音乐会)两个演出品牌开设“文旅演艺概论”、“海南本土音乐”、“音乐康养”“音乐艺术管理”等产业化和本土化的特色课程。鼓励师生原创节目参加三亚或海南的各类大型演出和比赛。与《千古情》、《红色娘子军》、《槟榔古韵》等文旅演艺企业和三亚市音乐家协会等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等。要求4个教学团队(声乐、器乐、钢琴、作曲理论)围绕产教融合,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以作品或节目为导向,每年组织策划一场产教融合成果展示的演出。积极研发音乐的康养功能,开发“康养音乐”课程;组织编写《音乐康养》试用教材;组织成立了“海南省健康管理协会音乐康养专业委员会”。鼓励师生带着节目走进社区,先后与三亚市吉阳区林旺社区、三亚市天涯区文化站等社区建立联系,不定期的开展社区音乐活动。

5.主干课程

(1)音乐分析理论与实践

(2)高级视唱练耳

(3)音乐文献导读

(4)文旅演艺歌舞案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