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和导师团队介绍

发布时间:2025-04-02浏览次数:11

专业简介

应用心理学专业于2008年面向全国招生,至今已连续招生17年,2024年获批应用心理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是三亚学院特色专业,应用转型试点专业,2021年确立为校级重点学科。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熟练的心理咨询、人才测评等相关应用技能,具有较宽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心理学的前沿知识、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组织从事教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员工心理支持等工作,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海南、西部地区以及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心理学人才。

导师风采

应用心理专硕点现有校内外导师26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博士生导师4人,海南省B类人才2人,80%为双师双能型教师。行业导师均为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内的知名人士和心理学专家。

陈·巴特尔,博士,蒙古族,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1),哈佛燕京学者(2015)。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民族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康桥心理咨询中心专家,主编高职高专教材《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讲《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等课程。第十六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原住民、少数民族教育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专题会议主席(2009),第一届亚太地区原住民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论坛秘书长(2008),第二届亚太地区原住民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论坛主席(2018)。《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原住民教育、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出版相关著作8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相关课题项目10项。曾先后应邀赴加拿大、美国、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访问交流。

唐卫海,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美国West Kentucky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College访问学者(2007-2008),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2020),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得者(2023)。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2010-2017),天津市心理学会秘书长(1999-2019)。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部、省级科研项目八项,在心理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十余部,天津市一流课程(教育心理学)建设负责人(2024-2029)。曾为硕士生开设记忆心理研究进展、教育心理研究进展,为博士生开设学习理论专题研究等课程。研究兴趣:认知/元认知发展与学习、集体记忆、协作记忆、儿童选择性信任等。

刘伟方,副教授,心理学系副主任,海南省拔尖高层次人才,十余年来,主要从事心理测测量、认知与学习、应用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3部。咨询技术领域:绘画心理分析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等。

黄艳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在读,四部委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沙盘游戏教育指导师,海南省自贸港高层次人才,三亚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15年,出版多部著作及教材,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级社科项目。专注于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及心理危机干预等领域的研究。擅长通过沙盘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积极心理干预等技术进行心理问题的咨询。

邓彩艳,副教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博士在读,四部委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亚市危机干预小组成员、三亚市心理学会理事。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16年,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心理咨询与服务经验。主要教授《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心理人类学》等学科。主持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和省级项目6项,合著1部,参编教材2本,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

李峰 (Mikhalev S. A.),1978年出生于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市。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双硕士学位分别为2003年在莫斯科获得社会心理学硕士学位和2024年在伊朗获得伦理哲学硕士学位。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和科学有浓厚兴趣,特别是中医和针灸。

在工作和研究中,李峰博士注重心理应用、咨询、治疗和辅导,同时关注企业文化及其哲学,以及各种群体心理学现象。以系统理论、神经语言程序学(NLP)、传统与艾瑞克森催眠法及其个人原创方法为基础开展工作。此外,目前正从事研究个人价值观在社会环境中的体现,探索和描述个人在新环境中,尤其是创伤性或极端心理环境中的社会化与适应过程。